动物去势液几时发明的?
为防治动物疾病和促进动物生长,兽医们常常要对家畜家禽进行去势。传统的去势方法一般是通过外科手术切除或者结扎动物的睾丸或卵巢等生殖腺体,手术虽然简单,但要经过一道或多道切割“工序”,耗费时间长,流血多、感染率高,且易引起动物应激反应,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如果能有一种注射液,无需开刀,直接给动物注射,即可达到去势的目的,那就极方便操作且大大节省了时间,而且也不会引起动物的剧烈应激反应。
科学家受人的化学去势法的启示,研制成功动物注射型化学去势液。该去势液是一种特殊的激素(或激素阻断剂),每毫升由20单位雌性化素、8毫克醋酸苯甲酸雌二醇、10毫克黄体酮乳化配制而成,具有麻痹和抑制动物生殖腺体功能的作用。给动物使用时,将该去势液注入其腹腔或肌内即可,一般猪、牛、羊等大中型动物每次注射3毫升,间隔10天再注射一次;兔、犬、猫等小型动物酌情减少用量。
采用注射型化学去势液给动物去势,具有见效快、使用方便、安全性好、价格低廉等优点,不但可降低感染率,而且能有效缓解动物去势后出现的剧烈应激反应,促进动物快速生长,是新一代绿色兽药制剂,目前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使用,已成为传统外科手术去势法的重要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