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虫病是怎么回事?
球虫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这种虫子在虫体成熟后能够形成大的孢子,以抗御不良环境,并具有抵抗力极强的幼虫期,以抗御消化液的破坏作用及免疫机制;但其在繁殖过程中也要不断进行新陈代谢,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以及有毒物质。 这些有害物质和有毒物质会直接对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毒害作用,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导致急性肝炎、肠炎、脑炎的发生。
当有虫体侵入消化道时,虫体可以释放多种毒素,这些毒素可经血循环至大脑,影响中枢神经,出现精神症状,如兴奋、烦躁、惊厥等。随着胃肠粘膜的受损,肠道的吸收功能差,营养不能满足机体需要,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体重下降,严重时可能发生脱水、酸中毒、昏迷甚至死亡。 如果不治疗,大多数病例在一周左右会因持续呕吐而不能进食进水而导致死亡。但是,如果给予及时的治疗,死亡率是可以降到最低的。 目前用于治疗球虫病的药物种类较多,但是抗球孢茵药是最有效的杀虫药,其作用机理是刺激细胞内膜系统,使虫体内酶活性增加,破坏球虫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和完整性。目前常用的药物有阿苯达唑片剂或胶囊剂(俗称“两片灵”)、盐酸甲苯咪唑片剂或者胶囊剂(俗称“贝叮”)、盐酸左旋咪唑滴丸(俗称“左旋卡丁”)等。
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注意补充适量能量,维持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增强抗病能力。要纠正腹泻导致的体液丢失和电解质紊乱,给予静脉输液,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为了防止球虫病复发,应注意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切断传播途径;同时,还要做好预防性服药工作,在球虫病流行季节,对易感动物每隔15天服用一次药物预防,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