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毛色变淡的原因?
首先明确一点,毛发颜色是由毛囊里的色素细胞决定的。 其中含有一种叫“酪氨酸酶”的金属酶,如果它的活性降低或者消失,则会导致黑色素无法形成。这就导致毛发颜色的减退。
而决定这种酶活性的,主要是一种植物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因此可以这样理解: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越高,酪氨酸酶活性越大,黑色素合成越多,毛发颜色就越深;反之,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越低,黑色素的合成量也越少,毛发颜色也就越浅。 当然影响毛发颜色的因素有很多。
首先是遗传基因。比如纯白色猫,不管是暹罗还是波斯,或者是大白熊、布偶等等,在幼年时期,全身毛发都是白色的,只有在逐渐发育的过程中,才会有颜色上的变化,由乳白渐渐变为米黄然后到浅灰最后到黑色……这些变化都是渐变的而非突变的。所以可以看到它们每一根毛发都是白色然后逐渐有颜色由浅至深的过渡! 其次环境温度也有一定作用。冷色调的皮毛对于猫来说是有用的,因为可以帮助它们保持体温。比如冬天,北方室外温度可以达到-25℃,如果没有浓密的绒毛和深色皮肤,猫咪是很难存活下去的。因此冬天到了,为了保持体温,猫咪会尽量增加体内黑色素的含量以形成厚厚的被毛来保暖。相反,夏天就尽量少合成的黑色素,避免过于浓密的长发阻碍散热,导致中暑。
再有就是营养。如果日常饮食中缺乏微量元素(锌、铁等),也会影响毛发颜色。尤其是哺乳期的猫咪,如果母体摄入的营养不够均衡,也会造成后代毛发颜色偏淡。但是这类问题一般都很好纠正,只要及时补充就可以了。 所以题主也不用太担心,先调整一下猫猫的饮食看看效果。 除了食物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运动量。
运动不足会造成脂肪消化和吸收障碍,从而引发营养不良,同时还会影响内分泌系统,进而影响皮毛健康。所以建议铲屎官们多带猫咪出去“放风”,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