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狗狗打针后有包?
其实对于刚接触宠物医疗的兽医来说,这个问题很不好回答 1.注射部位的选择不当 注射的部位选择不当是造成注射后产生硬结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一般情况,在皮内、皮下及肌肉注射都可以看到针眼处形成硬结(特别是多次在同一部位的注射),其中又以肌肉注射所形成的硬结最为明显,而皮下与皮内的注射却少见有硬节的形成[2]。其原因可能是在肌肉注射时,针头刺入过深或角度不对,导致药液注入肌层内,引起炎症反应,进而形成了硬节;另外,由于犬猫的肌肉组织较为致密,因此,药物难以完全被肌肉组织吸收,从而形成硬结[3,4]。
2.药物性质的影响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很多抗生素,以及麻醉剂均可使局部发生肉芽肿性反应而产生硬结[5-7]。例如使用头孢噻呋进行肌肉注射可引起局部炎性肉芽肿病变,呈结节样改变并伴有明显的炎症浸润和纤维化反应;卡巴咪林是一种具有较强刺激性的局部麻醉药,可用于动物局部浅表注射,但也可因药物刺激而引起局部产生脓肿或是肉芽肿样的病变[9]。某些中药注射液也易形成局部硬结,如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氟美松)、清开灵注射液等[10]。这些药物的理化特性决定了他们在注射后极易在局部组织中残留下来,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的免疫应答。
3.机体因素的影响 有报道显示,年龄较小以及体重较小的动物较易发生肌肉注射后的硬块,因为此类动物的肌纤维发育尚未完善,故肌肉注射时不易将药物推向机体内;同时由于这类动物的免疫系统发育还不成熟,故对药物的耐受力也相对较差[11, 12]。一些患有关节疾病以及肥胖的动物,其局部皮肤弹性下降且血流不畅,亦容易造成肌肉的封闭不严而导致药液外溢至肌筋膜下间隙内,引发炎症反应继而形成硬结。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消除已有的硬节,建议减少对该处的注射次数并及时更换注射部位。若硬结逐渐增大并有向心性发展的趋势,则应及时切除并做病理检查,以排除感染病灶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