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真菌皮肤病如何治疗?
1、抗真菌药物治疗
系统应用抗真菌药物是治疗泛发性真菌性皮肤病的最有效方法,局部治疗仅作为辅助。治疗时应根据病原菌确定疗程,如治疗犬小孢子菌感染所需的疗程短于治疗断发毛癣菌感染的疗程。
伊曲康唑(isavuconazole)的推荐剂量犬为 5~10mg/kg•BW•d,p0,连续给药 15~20d,间断给药法(给药 1wk,停药 1wk,重复用药)已被用于治疗犬的真菌病。伊曲康唑通常耐受性良好,其主要副作用包括嗜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胃肠道反应,当动物处于空腹状态时伊曲康唑较易引起胃肠道反应,因此应在进食时给药。伊曲康唑可诱导多种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因此可加速一些药物的代谢,降低其有效血浓度,这可能导致治疗失败或药物毒性降低,如苯妥英、茶碱或华法林的代谢可能会被加速。伊曲康唑的使用也受其他药物及其制剂的影响,某些药物会升高伊曲康唑的有效血浓度。
特比萘芬(terbinafine)是一种合成的丙烯胺类抗真菌剂。丙烯胺类药物可与角鲨烯环氧化酶的活性部位产生共价键以不可逆的方式抑制该酶的活性,后者在真菌细胞膜主要成分麦角固醇的合成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引起真菌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障碍并导致其死亡。特比萘芬是首个高效低毒的真菌细胞膜抑制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口服生物利用度好等特点,是治疗浅部和某些深部真菌病的首选药物,并对皮真菌有特效。该药对于治疗断发毛癣菌也有效。
灰黄霉素(grisofulvin)是一种口服的非系统性抗真菌药物,在治疗犬皮真菌时有效。对猫通常无效。其作用是阻止真菌进入毛发从而阻止真菌的繁殖,而非直接杀死真菌。推荐犬的使用剂量为 25mg/kg•BW•d,p0,分 2~3 次服用,连用 2~3 个月,在感染部位出现临床治愈迹象后的头 5~7d内应继续治疗。将灰黄霉素配制成浓度为 5%的石蜡油混悬剂来治疗犬皮真菌性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主要副作用包括发生胃肠道相关的问题,在治疗前 3d应少量给予或与食物混喂。灰黄霉素可降低口服抗凝血剂的作用,同时使用二者时应根据凝血酶原时间适当增加抗凝血剂的用量。
酮康唑和氟康唑也可用于犬、猫真菌病的治疗。氟康唑在治疗猫皮真菌时的有效性尚没有被证实。酮康唑或氟康唑可用于同时患有真菌病和皮质醇缺乏症的动物,因为此二者不会抑制皮质醇的合成。在治疗猫皮真菌时,推荐氟康唑的剂量为 50mg/m2/d。
2、辅助治疗
拔除或剃除受累部位的毛发,这可有助于改善抗真菌药物与病原菌之间的接触并减少感染局部真菌孢子的数量。治疗期间应限制受感染动物与未感染动物的接触,应进行卫生防疫以消灭环境中的病原菌,经常用含漂白剂(1∶20~1∶100的次氯酸钠溶液)或苯扎溴铵的水溶液清洗所有的被褥和笼子。
为避免交叉感染,对病患动物应采取隔离措施,病患动物使用后的器械、用具和环境须用消毒液反复仔细地消毒。圈舍及周围环境应反复多次用百分之三十的过氧乙酸进行消毒,直至病愈后一周方能停止消毒。在治疗开始后数天或更长时间内,动物感染部位的病变可能进一步扩散,这可能是由于真菌受到抗真菌药物的抑制而在表皮上发生再发性局部炎性反应所致。在治疗结束前数天应停止外用激素。
3、皮真菌病的局部治疗
皮真菌病患处的毛发应拔除或剃掉,用具有杀菌作用的消毒液(如醋酸)清洗皮损部位。局部治疗可用特比萘芬乳膏,伊曲康唑乳膏,卢立康唑乳膏、酮康唑、益康唑或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