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异位性皮炎是怎么造成的?
犬异位性皮炎确切病因未明,可能为犬的内在缺陷或过敏反应在表皮的最明显体现,有家族性或遗传性的发病趋势。患病犬的皮肤对某些刺激非常敏感。
大部分患病犬在1~3岁之间发病,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主要累及股内侧和腋部的苔藓化和对称性皮炎为特征,病犬频繁舔和啃、抓皮肤病变部位,出现自身创伤、脱毛、表皮破损和湿性渗出,常造成继发性细菌感染,发展为脓皮症。临床症状常在初夏较为严重,可出现明显的瘙痒,甚至影响病犬的食欲和睡眠。
皮肤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表皮角质形成细胞间的桥粒减少、角质溶解,并有中性粒细胞浸润。表皮角质层、棘细胞层和基底细胞层变薄、表皮萎缩,真皮乳头层胶原纤维变细,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
治疗以改善环境卫生、消除刺激因素和抗组胺治疗为主。必要时可应用糖皮质激素制剂,但因异位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疾病,不宜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其症状的控制往往需要综合治疗。近年来,研究发现中药制剂茯苓汤内服,配合硼酸皂清洗并外涂无激素类的抗炎药物制剂可取得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