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为什么得球虫病?
兔场或兔场周围环境遭到球虫卵污染是该病发生的主要诱因。球虫主要存在于环境中的粪便中,粪便中卵囊的繁殖温度范围15-40℃,适宜温度为25-30℃,湿度在100%左右。一般雨过天晴之后由于环境条件适宜,球虫卵囊大量繁殖,兔场环境中的球虫水平处于高峰阶段,如果兔场防治措施不当,球虫水平得不到有效控制,极易造成球虫病爆发。
球虫虫卵在环境下的生存时间20-1000天,平均20-30天;粪便中的孢子化为孢子体需20-30小时,孢子体发育为具有感染性的卵囊需6-8小时。所以,兔场周边环境中的球虫病是长期反复发生。
球虫病感染,从球虫卵到球虫孢子,一般需4-5天,而孢子从宿主粪便排出至少需8-10天,在粪便中仍有传染性需15-30天。所以,球场或兔场周围环境中的球虫病不是短期能解决的。
兔子感染球虫后一般分三个阶段,无症状期、前驱症状期、临床症状期。兔子感染球虫后,一般在24小时后出现症状,有的兔子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出现球虫病后,球虫进入排毒期,即被感染兔子在2-3天内,粪便中可排出大量球虫。
从球虫卵到孢子需4-5天,从孢子到可育卵囊需1天,而可育卵囊再次形成孢子需4-5天。根据以上分析,要控制球虫病,从减少球虫虫卵污染、驱虫时间、用药方法和剂量、剂量选择、剂量选择、剂量选择;选择高效驱虫药驱除球虫。
从兔场环境防控着手,控制球虫病发生的根本途径是,从以上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做好防雨设施,粪便及时清运和处理等。
从种兔场着手,种兔场在引种时,应选择球虫病少,或无球虫病兔场。兔场或养殖场选择抗病力强的品种,选择良种兔。种兔场在配种、饲喂、疾病、营养、环境等条件上优于商品兔场,在正常情况下无球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