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公墓是啥?
3月1日,南京市白茅山村一座崭新的宠物公墓正式竣工投入使用,该陵园分为免费区和收费区,由石材打造的爱宠小坟包价位从100到4800元不等。据公墓方称,公墓每天可接待300只宠物安葬,陵园内24小时有专人打扫卫生。
宠物公墓是新兴起的行业,在国内没有先例,南京这个“全国首个”算得上是一炮而红。然而,就在人们为宠爱宝宝的归宿寻到一处安放之所的同时,一些在网上表达出反对声音的人们,他们反对的理由却并不是奇怪或者不可理解。
一些人们反对的理由
很多人觉得不可理解,觉得这个宠物公墓真的是多此一举。直接挖个坑不就好了吗?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买墓地和办葬礼呢?这些人们对殡葬文化的无知体现了当前社会大众的公共教育还存在盲点。
诚然,节约是一种良好的品质,但这种节约往往有着特定的限度。以人为例,如果每个人都活到了120岁,是不是国家可以节省下办养老院和火葬场的钱了呢?国家是不是就不用安排退休老人了?又或者,那些早逝者是不是可以不用举办葬礼了?这些前提都是不合情理的虚伪假设。我们人出生时并非空手而来,离开时也不可能两手空空。既然生命的终末点要回归大地,那么有没有葬礼,有没有公墓,有没有墓地的好坏其实都是后人对于先人的哀思和尊敬的一种表现。在物质上表达哀思和尊敬的最佳方式,便是对逝去的亲人进行好的安置。
一些网友对反对声音的回应
一些人觉得宠物墓地和坟墓没有什么区别,这个想法是错误的。二者之间从建筑用途功能上看有着根本性的区别。从形式上看,人去世后,会有木盒为棺,然后再将木盒放入墓穴,由土掩埋。但宠物的坟墓,一般仅仅是挖个坑,把物体直接埋进去即可。从功能上看,人的墓地是有棺有墓,而宠物墓地只有坑,没有盖没有保护。而且人死之后的墓地可能会保留长达数十年乃至数百年,但宠物墓地只是一时之地,存在的时间与主人爱宠的生命时间基本上相等。还有,人对土地拥有永久的使用权,但是宠物对于土地只有短暂的拥有权。土地的主人有权让土地回归为大地的组成部分,而主人的爱宠离开之后必然要回归于土地,但土地不是宠物生长的地域。这些本质性的区别不能因为人的自私心理而被遗忘。
一些人们无法接受宠物公墓的理由其实都基于一个相同的思维惯性,即把非人类生命看作了非生命体。这种观念认为动物只是以人类的意识进行思维的“活物”,而没有意识到宠物,或者人饲养的动物是拥有独立的人格,尊严以及利益的。这种惯性思维的结果就是,将人,或人的一部分等同于非生命体,或等同于低级生命体。当然,这个结果是有道理的,但却是建立在严重侵犯动物权益的前提之下。从另一个方面说,就是建立将人类权利普世化的基础上的。虽然这个基础性观念的终极根源不在人们的短期头脑之中,但这种“高级”思维的思维模式的确被人们已经深深蕴育和习惯了。其实人作为思维着的有理性的“动物”与低级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具有自觉意识,是目的性活动,而不只是在“动物”性层面上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