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猫能吃热的东西吗?
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很有趣味的,如果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的某一瞬间,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引起他们的注意,并在这一瞬间展开对话,打开交流的窗口,这会让他们非常兴奋。
作为孩子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注意把握孩子成长的年龄段,根据孩子的年龄段采用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关注点不一样,所以采用的心理教育方法也不一样。
针对5岁以下的儿童可以使用参与式的家庭教育方法,这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能提高孩子各项技能,还能让孩子更加开朗乐观,最重要的是这样的家庭才能更加幸福。
5岁以下孩子的心理特点
1、5岁以下的孩子在主观认识上对“我”的理解往往是把“我”和其他人加以区别的,即有主体意识。但孩子在形成“我”这个观念时,往往把“我”理解成与妈妈、与一定范围内的其他人物相同,即“客观我”。
2、5岁以下的孩子,根据一定的标准,把自己划到某个群体中去,即把自己归于主体。又根据不同的标准,把自己归入于不同群体中去。由于孩子往往把与自己相同或相似的人列为一类,于是就有自己归属的群体。
3、5岁以下的孩子还分不清“你的”“我的”这些概念。因此在孩子的心目中,没有占有的观念,没有尊重别人所有权的习惯。
4、5岁以下的孩子不掌握关于“我”的所有权概念,不懂得“我的东西不许别人动”,在行为上常表现出“私人占有欲”。孩子往往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别人,把自己的需求加封在别人身上,甚至把别人的欲望强加于自己。
5、5岁以下的孩子缺乏自我节制和自我保护,由于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自我控制的机制在5岁前是很难建立的。在尚未形成自我控制以前,孩子们的行为是冲动的、自觉性是极差的。
6、5岁以下的孩子不懂得社会规则,其行为带有明显的冲动性。这种冲动的行为往往表现为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不考虑法律和道德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