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鱼这种鱼有多少名字?
斗鱼(学名:Macropodus opercularis)是鲈形目异齿亚目斗鱼类(斗鱼科)的统称,为热带和亚热带区域中的小型淡水鱼类 ,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南部及东南亚等地区。 由于头部具有触须,并拥有修长的身体与灵活的游姿,因此常被误认为鲫鱼而受到错误饲养;然而其性格却十分胆小怕人,受惊后会迅速逃窜至安全的地方。
1839年英国医生杜拉德在马来半岛考察时首次描述了该物种。 斗鱼的体型较小,通常不超过10公分(4英寸),呈流线型,背部略呈弧形,腹部长而圆,全身覆盖着细小光滑的鳞片,颜色绚丽多彩,并有明显的黑色倒锥状花纹,头部和上唇部之间则有一对鲜明的黑色斑纹,两眼间距较宽,并有两条浅色的纵带从眼皮一直延伸到眼角边;鼻孔位于顶部且被有薄薄的膜遮盖;口下位,斜裂达眼睛中部,两颌无齿,有纤毛刷状的咽头膜覆盖,前鳃盖骨后缘具细锯齿且高于眼球后面;鳞片较大且边缘呈波浪状,胸鳍和腹鳍宽大透明,背鳍和臀鳍较短小;尾柄长而有侧隆脊。 共25个亚种,我国有7种。
根据已知基因组的测序和分析结果来看,斗鱼具有很高的变异率并且可能以单倍体繁殖(只有一条染色体进行复制),因此在自然环境下很容易出现突变和新物种。除蓝色和黄色外其他颜色变种均为雌雄异形。 蓝色系 黄色系 红色系 不同产地、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斗鱼,其身体的色彩都会有细微的差异,例如成年的雄性斗鱼往往会呈现更为艳丽的色彩。当受到外界刺激时,如受到惊吓或遇到危险,它们则会变“黑”(暗色体色消失)“瘦”(身体颜色变淡)然后“躲起来”(将尾部等暴露在外的部位缩回),此时若将其放回原处,它们又会慢慢恢复原样。通过人工授精亦可得到纯合白色子代个体供研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