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猫有几种方法?

兰明慧兰明慧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需要明确一下“称体重”这个表述中“称”是什么意思,以及要测量的“体重”到底是什么。 我们平时买回来的宠物猫一般都是已经成年了,所以讨论“称体重”基本上可以理解为测量体重的“质”和“量”。所谓“质”就是说我们买回来的成年的宠物猫的体重是偏轻还是偏重;而“量”则说的是具体多重,比如200g、300g或者500g等等。 那这些用肉眼看看就能大概估计,一称不就知道了吗?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我们要考虑的问题很多。

首先是“体重”这一概念本身就有很多种表达方式(不同学科对于同一事物的定义往往不一样),我们生活中一般指的“体重”是指BW(Body Weight),也就是身体重量,但这只是身体所有部分的总重量,没有区分脂肪与去脂组织(肌肉等)的重量。 而如果想算出体内脂肪含量,需要用FWR (Fat-free Wet Ratio),即无脂干燥质量浓度。如果要计算体内去脂组织的含量,则需要用DFR(Dairy Free Ratio),即无乳品干燥质量浓度。 如果想要得到肌肉的含量,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测量身体各部位肌肉的周长,再用密度公式计算。但这种方法对肌肉的生长情况不敏感,因为身体各处肌肉的类型(快肌纤维VS慢肌纤维)和含量是不一样的,而且身体不同部位的肌肉其功能也不一样,因此不同个体之间肌肉周长的差别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如果一定要测量肌肉的量,最准确的方法是用同位素标记法来测量骨骼肌中的肌蛋白含量。

其次,我们购买的宠物猫如果是刚刚成年,那么“称体重”还应该包括成年后的增重情况,这涉及到动物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特点。大部分哺乳动物都有明显的青春期,在青春期内体格会迅速增长,体内的各种组织也会发生重要的结构性变化,其中就包括内脏器官的发育和脂肪细胞的分化。 一般来说,不同物种的成年体重的确定会有明显区别,因为不同物种的成年期持续的时间长度不一样,并且最终达到的成年体重也不相同。例如人类进入成年之后即使不增加运动和营养,一般也不会再增加体重(除特殊情况下如怀孕);而狗的成年期则是围绕一个固定的体重(出生后第4个月),虽然体表面积会随着体型增加而增大(同体积的动物表面积越大,体重就越大),但总体重一般不会有明显增加。然而猫咪却不一样,猫科动物的成年期体重是一个波动值,会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浮动。

以家猫为例(F36),当进入成年期后,无论公母,体重大概能增加到成年前体重的2倍左右[1]。当然,这个范围的大小取决于遗传基因、后天营养和运动状况等诸多因素。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