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系比熊犬是怎么而来?
从体型上来看,现代的韩国比熊犬和法式比熊犬(白毛品种)一样大;而早期的韩国比熊犬则更接近泰迪熊,是一种小型玩具犬。 20世纪60年代,法国人开始培育一种白色的小型卷毛犬,以提供珍贵的毛发。1978年,这种新犬被德国饲养者引入德国,并逐渐普及到其他国家。在法国,它被称为Bichon Frisé;在德国、奥地利和新西兰,它被称为Pudelküken;在美国,人们叫它The New Puppy。虽然名字不同,但它们都指同一个犬种——小犬型的比熊犬,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比熊犬。 比熊犬最早出现在古罗马时期,有专家推测可能是罗马皇帝专门为贵族准备的宠物狗。不过当时并没有被统一命名为“比熊犬”。根据古罗马作家塞内卡的描述,早期比熊犬的样子和今日的贵宾犬很相似,全身都是黑色的毛发,鼻子、嘴巴和眼睑也都是黑色的。公元475年,罗马帝国灭亡后,比熊犬的命运也和它的主人一样,开始走下坡路。中世纪的欧洲,宗教势力盛行,教会控制着一切,动物都被上帝赋予了道德意义,狗也就被赋予了相应的地位。《圣经·创世纪》记载:“上帝创造了野兽、鸟类和鱼类……”养狗在当时是一种受谴责的行为。拥有宠物的特权仅仅保留给穷人或身份卑微的人。
直到17世纪,才有人开始质疑把狗当成宠物是否正确。随着工业革命,城市人口的增加,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对自然的影响。1881年,英国颁布了《犬条例》,这一法案的颁布为比熊犬在英国复兴铺平了道路。该法案允许个人拥有宠物,但条件是不许在没有绝育的情况下饲养公犬。为了限制狗的数量,还规定只能生一胎。1898年,法国也跟进了相关的立法。 在美国,第一只比熊犬于19世纪30年代由一位法国移民带到新奥尔良市。此后几十年里,比熊犬一直属于稀有犬种。到了20世纪50年代,一些爱好者成立了俱乐部,开始有计划地繁殖比熊犬。到了60年代,美国出现了专门繁殖比熊犬的家庭。随后几年,这项运动迅速传播到其他发达国家。今天,比熊犬已经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伴侣犬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