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鹦鹉身上的黑点是什么病?
红鹦鹉身体出现黑色斑点,有可能是黑斑病导致的。 黑斑病是由真菌寄生引起的病害。主要侵害鱼类体表和鳃部,也可侵染消化道等内部组织。感染初期,患处呈现灰色,继而变为暗黑色;严重时,整个体表都被黑色的霉层覆盖,体色发黑,体形瘦小,食欲不振甚至拒食,代谢紊乱,贫血,虚弱,精神萎靡,鱼体消瘦,皮肤松弛,浮游于水面。 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继续发展,就会导致死亡。虽然此病在高温季节比较容易发病,但是如果养殖过程中管理不当,冬天也有可能发病。因此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对于已经发病的鱼儿要及时处理。如果发病率较低,可选用低浓度的氯制剂或碘制剂进行浸洗或全池泼洒。若效果不明显,可在24小时后重新投放药物。注意,使用含氯消毒剂时不能与碱性药物混用,以免产生毒性。
还可采用硫酸铜溶液进行浸洗或者全池泼洒。每天一次,每次五分钟左右。注意,使用硫酸铜溶液浸泡时,容器不能有裂缝,以免发生中毒事件。同时,要注意严格根据药品说明书配置浓度。过高会引起寄生虫抗药性以及生理机能障碍,过低达不到杀灭作用。还要加强日常管理,保持好水温,适量投饵,增加水中溶氧量,改善水环境,减少病菌入侵机会。定期杀菌消毒,保持水体环境稳定,也是至关重要的。
鹦鹉喙炎是一种主要影响鹦形目鸟类的严重、消耗性的疾病,是由嗜禽组织柱状杆菌引起的。然而,这种致病细菌也存在于许多完全健康鸟的上消化道内是正常的菌群,只有在其他条件辅助的情况下才会引起疾病的发生。这些因素包括:不适当的营养(特别是维生素A缺乏)、寒冷、潮湿及过度拥挤。在鸟的幼年期(特别是它开始出牙龈齿和/或正在换羽时),由于此时免疫力有所下降,如果幼鸟处于不健康环境(潮湿)中,疾病最易爆发。
在疾病刚刚开始时,鸟类常表现有贫血、厌食、换羽差和嗜睡。在口腔上腭部、下腭部和舌头可见有灰白色或黄绿色的增生物,常被误认为是念珠菌(真菌)感染。这些增生物有纤维素蛋白形成,逐渐增大并相互融合,并且可能侵犯鼻窦、眼睛和下咽部。当疾病非常严重时,增生物可能阻塞了正常的呼吸道,最终导致窒息并造成鸟的死亡。同时,细菌还会通过血液播散至身体其他部位引起全身性感染,进而可造成鸟的全身性败血症。
预防鹦鹉喙炎,要对鸟的笼子和其他周围环境要经常消毒,保持鸟舍内清洁、卫生、通风、温暖和干燥。不要把患病的鸟和健康的鸟混养在一起,以免此病传播。同时,鸟的饲料要多样化,以保证其营养物质的全面吸收,不能单一饲喂谷物,要经常喂给鸟生的青菜叶和水果。在该病常发地区的鸟饲料内,可在饲料内添加适量的抗菌素,以预防本病的发生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