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虫多久之后可以打疫苗?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观点,狗的寄生虫分为内寄生虫(消化道和体内器官的寄生虫)与外寄生虫(体表和体表接触的寄生虫)两种类型,而我们现在谈到的“驱虫”一般指的是驱除体外寄生虫,也就是外寄生虫的防治。 常见的体外寄生虫有疥螨、蠕形螨、耳螨、蚤类、虱子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能够叮咬动物造成皮肤损伤,传染致病性细菌,传播寄生虫病给其他健康宠物或者人间。
所以,对于此类寄生虫的预防,我们的原则是:定期驱虫+良好的环境清洁卫生。 很多虫类寄生虫的幼虫期在土壤、草堆等环境中发育成长,一旦条件适宜,它们就可以完成从幼虫到成虫的蜕变,并开始在动物的体表或胃肠道里繁殖。如果动物的身体抵抗力下降,或者是寄生虫的虫体较大,在胃肠中移动时受到消化液的侵泡、摩擦而受伤,都可以引起消化道急性炎症反应,出现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情况; 如果蛔目蛔类的寄生虫钻入胆道或者消化道壁的皱褶里,可能会诱发肠蠕动加快、腹泻,严重时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死亡。 对于上述寄生虫而言,我们采取预防的方法是:保持良好的环境秩序,防止寄生虫孽生;做好宠物的饮食管理,合理控制营养水平,保证充足饮水;做好日常护理,及时梳理被毛,清理眼耳分泌物,保持皮肤清洁;定期用具有杀灭寄生虫的消毒剂对环境消毒,尤其注意对厕所、窝室的消毒;定期驱虫,一般建议每个月一次。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外寄生虫都能通过日常的预防办法得到很好的防治。比如螨虫,就需要使用杀螨剂进行杀灭,并且对环境、衣物等进行彻底的灭菌处理;对于一些特殊寄生虫,还需要特别注意疫苗的注射,以免感染发病。
对于体内寄生虫来说,预防的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和复杂一些。因为这类寄生虫多在昆虫类小动物之间传播,我们需要特别留意幼龄动物的营养状况和小动物的生活起居环境,做到科学喂养,合理喂食,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加强户外活动,增强抗病能力。同时,由于很多体内寄生虫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所以我们还要注意搞好环境卫生,经常清洗食具、餐具,避免寄生虫孽生在食物上。